2008年1月2日

我在香港長大

寫時坐在圓方空中花園的一間酒坊外, 喝著Stella, 啄著Mild Seven, 真疏乾!




今天(12月31日)看了兩齣戲: 破事兒, 我在伊朗長大.
晨早10:20坐在旺角戲院捧港產片, (早場便宜得很, $35)
由於看了彭浩翔的同名小說, 7個瑣碎小故事已驚喜不多了,
一見鍾情依然美麗.
惟一感想是, 開首那段”男的女的”拍出兩性之間的歡愉與無奈,
女的高潮和男的肢體要求的不協調,
顯示延伸性愛前進的溝通重要程度,
片中討論兩者不滿又不付諸於口,
最後一個假振扮抽射, 落得如此下場.

另一段”尊尼亞”書本并沒有輯錄, 拾回彭生的挑皮感,
但只是小趣味, “一啖笑”, 笑多一口的回味都沒有,
畢竟不是活地亞倫, 做到黑色幽默的餘溫不是隨便一夜情便得到發展,
在香港沒有幽默感的地方有多一個黑色幽默創作人已經心滿意足.

最後不得不對兩位演員肯定一番,
“大頭阿慧”裏的麥浚龍鄧麗欣.
Juno我先自投籮網, 基於本身鍾愛已加分,
又戲份極少總加大概兩分多鐘,
但他扮演的角色與他身份形象徹底地南轅北轍, “車房仔”一個.
從揣摩上已很困難, 由爛仔到愛妻疼兒的轉變形成一種曖昧,
不是電視劇情中壞人一變就成好人, 像斯德哥爾摩侯群那般對立而同心.
鄧麗欣之前的電影我已不敢置評, 到此反而來了個反高潮,
她飾演八十年代少女, 那時的口音語氣掌握得分毫不差,
至少不會造作噁心, 實在那個年代. 最後得悉陳百強過身那段哭泣戲,
由錯愕至傷感至回溯至崩潰, 起承轉合, 令我刮目相看.

最最後, 文念中的佈景設計, 絲毫地呈現了八十年代的景物,
從口紅, 零錢, 提款卡…真的八十年代喔~
原本只說惟一, 仍然說了惟二惟三惟四…..


第二齣”我在伊朗長大”, 在油麻地看14:10, 會員贈卷.
是一套香港人日本人德國人美國人全球動畫家能製作的動畫電影.
只差有沒那份觸覺. 我對作者了解不深,
只知她能由自身描述她的成長她的故事她的觀點她的國家,
她的伊朗.
第一身的威力, 永遠轟動無比.
沒有一個可以體會她的思緒.
但, 我知道我不能忘掉自己的身份.
每人的身份都是獨特的, 而我: 是香港人.
香港是舊屬英國歸還中國, 我們不能忘掉我們的歷史與獨特性,
我們需要本著我們的獨特性, 化為一種影響力.
我們是台灣的前車, 我們可以引什麼鑑給台灣?
爭取著令中國有一個和平的革命,
可以把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淡忘低調默認,
之後的六四事件人權民主, 又要把年月時光慢慢化解?
作為愛國的人為國家朝向現代化,
要盡一分力利用自身獨特性, 把理想國度推近,
凝聚中華民族團結力量, 就是我們香港這裡, 的責任.


之後去了海港城停車場頂樓欣賞日落, 景觀美得很,
放開雙手便擁到維港. 日落後坐了一小時半巴士到圓方,
(對! 1hr30mins, 由尖沙咀至西九龍, 要一個半小時!
塞車加抄長路, 由天星碼頭紅磡土瓜灣何文田旺角到九龍機鐵站,
記著這是8號路線.)
閒逛後便坐著酒坊外等思兼寫下這篇文章, 真疏乾!



思兼對我的文章意見:
1. 同一個意思, 用最簡單的詞句表達最佳.
2. 句子結構宜短不宜長.
3. 多用邏輯字眼, 如因為, 所以.
4. 闡述宜飽滿, “user friendly.”



不知我還有什麼改善地方, 有請各位多多指點.



早晨的氣氛


氛圍著游閒


這是一個集體回憶, 一個批發中心, 一個小販集中地, 一個旅遊景點....
一個不能拆的地方!





第一次在戲院偷拍抹莉花






日落下的抽煙老人











日落無須說著什麼, 慢慢欣賞.




思兼的文字. 他竟然說之前寫的字像我一樣似洗衣機裏的衣服,
因兩年前一個暑假, 一個書法班, 便有這手字, 太神奇了!

與你說聲: 冬日快樂!
我的御筆, 最愛它筆尖可以和紙張緊貼著書寫,
不會很滑又不會撕破紙張,
所以, 為了平我大手買入一盒.

新年禮物, 很冬天很合用的袋,
出外可以袋著很多東西, 連一個吹脹的氣球都放得進!
(因為圓方派的氫氣球我想蔕回家, 而我又要坐港鐵....
實驗成功!)
而在家可以放在腳上, 雙手放進裏, "粒"在頭裏.....
各種方式保暖.
於Attach自拍豆豉眼.

2 則留言:

S 說...

意料不到會把小弟的字貼上來呢...
不過有點小事當時說不清楚,現在順道澄清一下:我學硬筆書法沒有上過課,全憑一本教硬筆書法的指導書XD

亞火 說...

哇...你是釋迦牟尼,
在字海中領略硬筆書法的奧妙.

舊誌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