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我都是旁觀者, 今次為了兩篇文章發聲
http://1-circle.blogspot.com/2008/01/sky-is-too-high.html
http://1-circle.blogspot.com/2007/11/blog-post_30.html
過著有品味的生活. 這是會繼續看你的blog的原因.
我愈看你的文字, 愈發覺你份人很偏執, 做人偏執是一件好事,
但若果對事情觀點看法偏執, 不作多方位角度觀察理解,
幻想著你就是對方, 旁人, 第四者出發, 再對照自己的意見,
就知道你自己的立論是否完滿.
其實, 我之前已經想為你的一篇"巴士與鐵路"來告訴你我這番話,
現在還好一拼抒發我的建議.
從何見得我對事情觀點沒有多方位角度觀察理解?(就以巴士與鐵路為例。)
「我愈看你的文字, 愈發覺你份人很偏執,
做人偏執是一件好事, 但若果對事情觀點看法偏執,
不作多方位角度觀察理解, 幻想著你就是對方, 旁人,
第四者出發,再對照自己的意見, 就知道你自己的立論是否完滿.」
你整段文字的意見,我從前提過:
題外話是,除了五四與六四,我還知道當初英國是以各種暴力將香港打回來的。
我家的前輩生前經常提醒我,我沒有忘記。
那末,究竟是要平反六四的人偏執,定還是反英的人偏執?
而要弄清的是,我認為兩方的立場都正確,那就是我的角度了。
(務必注意,這就只有我兩的對話,別人「單」從這裡,
沒法理解六四跟八國聯軍有何關係,不明白我何以會跟你胡說八道,
因為我有事情沒有詳述,如「香港是舊屬英國......」。
當我寫的天殘地缺,那就解釋了,是因為太多私事。)但我還會承認,我是偏執的。
2/1/08 1:57 下午
2/1/08 1:57 下午
那就會明白我的「角度」。
這樣做的話,起碼知道,你瞭解我的事會比較多,
而並非只限於「大半年的我」,那就是更多角度了(說話並無惡意)。
可惜我不是要滲透你的思想, 生活, 處事.
我不會解構你為人性格, 我不是你的心理醫生.
其實你不需顧忌他人無理之言, 畢竟人人層次不同,
當然你樂於此玩藝也無妨.但我對你說的是你的意見.
巴士與鐵路裏, 說著兩者之間訂價的問題, 給予很多空間來思考,
首先撇除一個機構可擁有兩種不同的陸上公眾交通工具,
(就連李澤楷入主信報都是踏著鋼線的)
正好說明訂價是就著市場出發, 因此公眾便隨著價格取捨,
若果訂價時要施捨其他競爭者, 那不是香港了,
倫敦都不會這樣做法, (同樣的交通問題, 不同的是鐵路貴得很很很)
可能你會奇怪, 什麼同樣的交通問題, 因為鐵路跟本是平過巴士的,
先看看日本發展歷史, 好一個鐵路城市, 鐵路是現代化象徵,
而日本的巴士還未被淘汰, 以接駁偏遠地區方式生存,
同樣服務好,不過比鐵路貴.這是進步的一部份, 不要怕,
要生存不會這麼容易被扼殺,
正如普京要執政一定有法子的.
你不可能亦不可以維持整體的平衡.
其次, 巴士與鐵路有修改過嗎?
我依稀記得篇末說著大眾被政黨作為籌碼云云,
為公眾爭取自身的利益而滿足其權力.算了, 不記得不說了.
而世界其實可以很簡單, 只要不想得太多太複雜的話,
應該是為了個人, 商業, 社會?其實可以并存, 緊緊相扣.
那管是你的理想還是現實.
而民主不是運動, 是生活, 是大眾過的生活, 只要你發聲.
最後, 我不是說英國人打得好, 以至我們可以這麼獨特,
就連德法兩國自十八世紀開始打得你死我活,
兩國總統也能一同攜手紀念二次大戰停火六十年,
可以說德國總統擦擦屁股無關事的做場秀罷,
更不想說現今德法英之間種族柢固,
只是一些事情, 是確需要承認. 不是勇氣問題, 是時機, 我們製造著時機.
只是說你提及的,我也曾經提及罷了:
「我愈看你的文字, 愈發覺你份人很偏執,
做人偏執是一件好事, 但若果對事情觀點看法偏執,
不作多方位角度觀察理解, 幻想著你就是對方, 旁人, 第四者出發,
再對照自己的意見,就知道你自己的立論是否完滿.」
訂價當然是就著市場出發,但影響訂價的因素還很多,
就以我舉的例子來說,其實你只要答我一句,是否因素之一?
我那次舉的例子,是用來比喻我一些私事,沒有指明任何國家,
而且是把所有東西簡化了,如鐵路應該不止兩個站。
直接來說,那就是兩個小孩的世界。
而我的重點就是在於,思想應多方面,而並非旨在說明小孩講的否真實。
勇氣和時機,只管看背後的動機和意義,打個比方,
柏林圍牆粉碎後,德國人得到的是甚麼?除了自由以外,就是相互歧視。
再重覆一次的是,我沒有說自己過去(當時)的立場一定是對,
也沒有保証我的立場從沒改變。
所以,我覺得你有你的道理,也很高興認識你。
4/1/08 7:49 上午
4/1/08 7:49 上午
如果我的爸爸是一個巴士司機, 便交給市場調整決定,
那管爸爸失業我沒有零用錢, 社會轉型也沒法子阻礙地球轉.
或許爸爸是破事兒裏的飛鷹, 創業轉換投資賺了大錢呢~XD
而負苛過重也不成問題, 正如山手線.
德國那邊沒法講, 一個福利社會, 失業率高到不得之了, 引發一遍移民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