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3日

終於有歌聽

唔駛投,年度大碟。
……是雙年度的。

碟名:Shirley's era
歌手:關淑怡
唱片公司:Star Entertainment



.
.
.
.
.
.
.
.
.
.


.
.
.
.
.
天規
地盡頭
男左女右(古巨基合)
山水
只得一次
28日
鑽禧
三千年前(F:李香琴)
眾生花
山水(Remix)
天規(Remix)
花鳥(國)


萬象皆空的雪莉時代
下一世再有誰去 枯萎重新灌溉
矇幻眩矓淒迷 神髓怎可記載
星際失衡 宇宙散開

抽絲剝繭 哼唱梵音
上善若水 行流如雲
接得太近 意會難分
濕濕碎碎 對放餘韻

2009年6月20日

未供完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

阿P @My Little Airport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 我要給佢米田共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 返到我越黎越窮
為了薪金一萬元 令每天都沒了沒完
一萬元一萬元一萬元
靈魂賣給了大財團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 以為自己好有用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 阻礙我藝術發展重重
到了薪金兩萬元 我的青春就快用完
兩萬元兩萬元兩萬元
我有更多事沒法做完

我渴望有一個平原 沒有政府沒有政權
這平原這平原這平原
有好多個美女舞蹈團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 唔係八婆就係八公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 返工o係度玩摺龍
到了薪金三萬元 我地都應該唔會有三萬元
三萬元三萬元三萬元
三萬元D 人通常都有D 寸

2009年6月6日

六四前因後果簡史



制作: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2009年6月4日

六四天安門 VS 09維園

我曾忙得一塌糊塗而忘記日子;我曾因為要上夜班而無法抽身;我曾因怕被朋儕說我是「扮知青」「懶係識得野」而被亂扣「反共」的帽子;我曾因為「冇人陪」「一個人去好樣衰」等等原因,而從未試過在六月四日晚,「進入」過維園。我一直覺得,在那個時刻去維園的人,是需要一定的級數和份量的人才可以出席的。

當我讀到一篇文章:「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迴轉的空間。這,在小方格窗裡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對小方格裡的混亂失望,不要忘記,真正的民主在生活裡,在方格以外的縱深和廣度裡。」——龍應台。我便對於民主有一個新的概念,民主不單單只是給政客一個愚弄我們的一個機會,不是給理想主義者朝向著無能的階級。民主是我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選擇,是一種我們原始人類所追求的自由,所以人們可以對是與非、黑白顛倒的選擇權利。因此,自由本身就是建基於公義,這種自由并非無拘無束。然而,你希望被不分是非黑白的當權者愚弄?還是被一個你親手投選的來得心甘命抵?

六月四日的維園,并不是一個向中央宣示推翻中共的基地,正如八九年天安門的學生市民一樣,只希望中央能許下對中國的公義的承諾,對民主自由有一個概念,期盼中國人不只活在「小方格窗裡」。我希望大家不要為著經濟利益而沒掉我們的血性,現今的六四維園并不能做到平反六四,卻可以叫全世界聽,中國還有一塊地方,喚著對公義良知的渴求。

六月四日井不是耶穌受難日,因此,是沒有假期的。汶川大地震我們可以全國哀悼三天、仍繼續為四川重建張羅。我們可否利用點點燭光,慰撫一下失去兒女的家人、失蹤的仍在扣留的、或流亡海外而未能回國團聚的人士,他們在嘗著活著的痛,而這些苦難,像耶穌受的是人為所作的。所以,若有時間可利用的,試試抽一些勇氣,進入六月四日晚的維園廣場。

若果要壯膽的話,找我吧!將會是我第一次去的。

2009年6月3日

永存和睦























永和號
張繼聰

作曲:張繼聰
填詞:小克
編曲:林健華、Goro Wong/張繼聰
監製:林健華

臘肉與蝦米舺板揮手 醬醋麵豉發愁
豆豉醃好了這艘方舟
船上鹹甜辣酸澀苦心傷透

半斤消逝時光 感情二両 可會有糴購
百載商號歷史 終會有盡頭(眼眶濕透)
臨下水一剎 瓶內燒酒衝開缺口

船開走(難廝守) 乘風走(罐頭抖開衣縷)
籠中相思雀率領風雨合奏(紅綠豆解開悲咒)
年老艦長看透 陶缸中似錦的星宿
回望這生的奮鬥

月亮痛哭了吊燈不懂 (生粉跌墜)
要照亮蛋裡紅(浪花淹過蛛網)
道別這街角雜貨相擁
含淚遙望岸邊老街坊相送(鹹魚與陳皮梅菜黃糖)

半斤消逝時光 感情二両 可會有糴購
百載商號歷史 終會有盡頭(眼眶濕透)
臨下水一剎 瓶內燒酒衝開缺口

船開走(難廝守) 乘風走(罐頭抖開衣縷)
籠中相思雀率領風雨合奏(紅綠豆解開悲咒)
年老艦長看透 陶缸中似錦的星宿
回望這生的奮鬥

繼續走(往前走)繼續走(菜脯心胸寬厚)
童叟不欺的忠信堅決獨守(黃白豆躍到船頭)
淘汰掉這惡臭 人間溫馨永生滯留
藏在暗黑的鐵銹 迎合那發展的節奏

要試聽亦可到以上網址
樂評︰
若果你還記得早幾個月前,曾聽閒過有一間老字號因政府市建關係,而結束在嘉咸街屹立八十年的雜貨店。請你不要蠻蠻然以為張夫跟章打著謝婦的懷舊喜帖牌,而是,張繼聰存在著對「永和號」的承諾與感情。承諾是,隨著一次訪問店主關伯所許的;感情是,這老店的歷史帶給他的感動。因此,這歌既是送贈,亦是送別。

歌曲一入耳,古箏大鼓大鑼便一步一步齊發,著實中國古典登場氣派風味,似幽怨婉雅地迎接一位到庭樓閣上來送風的人。及後曲風混和木結他、鋼琴、洋鼓等西式樂器,還有二胡與不知是楊琴柳琴還是鋼琴的混音樂,聯袂成一首「臨下水一剎」的「方舟」。

到副歌是張氏一貫的假音、用力的唱腔,我不敢說這樣是好是壞,只是每每聽他唱副歌,總是覺得他唱得很辛苦罷。而我敢說好好好、很好甚至極好的是,運用他溫柔爾雅、醇精厚致的感情唱「非副歌的部份」。很欣賞小克的洞察力,「半斤消逝時光,感情二両,可會有糴購」,你是要張繼聰淚灑錄音室嗎?所以我說「溫柔爾雅、醇精厚致」還包括他那把聲音,似隨著裊裊的水上河湮,飄至樓頂別著、別著「暗黑的鐵銹」,迎來「發展的節奏」。原來,餘音嬝嬝,就是這樣。

在詞方面,小克的洞察力是佈遍全首歌的。他不單只把雜貨舖裡的賣品放進裡,又把店舖的名字連結成一艘歷經年月、風吹血汗的遠航船。詞裡間并不刻意搧情要你掉眼淚,只如實描寫反映惜別的味道,但別送總是酸的,「百載商號歷史終會有盡頭,臨下水一剎,瓶內燒酒衝開缺口……」。而「籠中相思雀率領風雨合奏」的相思雀是真實的存在店門外,和關伯歷迎風雨,井不是因為要詩情而「老作」。最後,不想拆解這歌詞至無味可嚐——「淘汰掉這惡臭,人間溫馨永生滯留」。

希望店東關伯聽到這首歌後,縱使帶不走被接收去的招牌「永和」,然而,仍能帶著「永和號」隨身聽。


後記︰我真的不知道!開初只是覺得「永和號」幾好聽,詞亦幾有味道,想隨意寫寫。到完畢時計一計,原來我竟然為了「它」,苦心打了七百多字,把最討厭打字的我嚇了一大跳

舊誌

標籤